未来这7类“纺织仪器”企业会淘汰出局
伴随着2014年以来世界经济的疲软和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曾经风风火火的纺织行业瞬间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时刻,昨天的快速增长和今天的生死攸关一切似乎来得太突然,但是诸多的纺织企业又不得不面对,任何一个行业或者国家都会有天花板和增长放缓阶段,只能适应快速增长而不能适应放慢脚步的企业必然会被淘汰出局。标准集团一直关注着纺织行业动态,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我们目睹了纺织行业的爆发和近几年的惨淡,繁华落尽纺织行业竞争在哪里?纺织企业面临着哪些问题?
纺织仪器行业同样伴随着纺织行业快速发展,同样伴随着纺织行业的增长停滞不前,目前国内众多的纺织仪器企业都在挣扎,外贸出口力度不足,内需疲弱,各方面的陈本却在不断的增高,而且这种确实在持续增长,未来竞争必然越来越激烈,在这些激烈的环境中,如果生存如果改进自身问题尤为重要,本文标准集团整理目前纺织仪器企业存在问题和需要变通的节点,如下几个问题是行业通病,不及时更正就会存在被淘汰的风险。
忽略大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大数据技术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而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而纺织企业可以根据交易的大数据对客户的行为、需求以及趋势进行分析,给自身的产品方向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和预测。如果没有大数据的支持,即无法了解客户的需求,那么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时代里终究会被淘汰出局。
结构单一,品种杂乱,无法形成规模化生产
优势主导产品是每个企业的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但很多企业为了吸引客户,不得不尝试开发多种附加产品,造成生产品种多且杂乱、生产规模较小、生产成本高,严重拉低了企业利润。因此要不断优化和调整产品结构,将生产转向高端市场,例如在其他中小型纺织企业纷纷陷入困境的时候,无锡一棉经过大面积的技术改造,大批量生产高质量和高附加值的紧密纺纱,砍掉低端产品,其高支纱大量出口欧美高端市场,并未受到国际市场变动的冲击。
观念落后、思维固化不思改变
世界日新月异,变化速度之快超出我们的想象。作为中国对外依存度很高的传统行业,纺织业也应该快速转变,顺应潮流、跟上社会的发展。然而,目前仍有大部分的纺织企业因循守旧待在自认为所谓的安全舒适区,不承认也不愿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和挑战,自欺欺人的坚持着那一套最古老的管理销售模式。他们中不乏行业大佬,即使有的企业已经认识到这种新的商业模式,但为了眼前的利益仍然拒绝做出改变。然而,互联网+是必然的趋势,如不调整运作思维,将必然会被淘汰。
忽略客户需求,远离自身消费者
客户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其他所有资源存在的意义就在于满足客户的需求,否则,将失去存在的价值。因此,满足客户需求是企业生存的唯一目的,利润只是在满足客户需求过程中的结果。另外,传统纺织工厂要跟消费者建立联系,直达终端客户。如果一家工厂连自己服务的消费者是谁都不知道只能做代加工的话,那么将面临随时被替换淘汰的危险。
纺织业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缺少特色
如果您在任何一个纺织网站进行产品搜索,就会发现各企业产能明显过剩,最致命的是产品同质化严重。在如今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中,一些技术薄弱、产品无特色、档次较低、劳动生产率较低的企业,在当前形势下已无法生存。
技术投入不足,缺乏研究开发能力,没有创新和自主产权
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如果只是被动接单而不是主动根据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投入技术进行创新生产,那么很容易受到国内、国际大环境的冲击,压缩生存空间。这样的企业,不但利润较低,而且抵御风险的能力也非常的弱,一旦环境恶化将会首当其冲。例如,今年5月份,魏桥纺织为了推进企业转型升级而开展了智能化纺纱项目。
为获订单,恶性压低价格,造成市场定价混乱
企业为了求生存,就得以较低的价格把竞争对手挤出市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付出一些代价也是在所不惜的。有的甚至已经超出正常的企业价格竞争的范畴,并逐渐演变成企业间的恶性价格竞争,将市场搞得混乱不堪。这不但损害了各中小企业的利益,而且严重妨碍纺织业的发展。
总而言之,无论传统企业还是新兴纺织仪器企业,都应该深刻了解到自身的短板,尽最大努力去调整自身的产品结构,把握行业发展方向,紧跟社会发展趋势,才能自己利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标准集团认为我国纺织仪器企业在改革的关键时刻需要了解自身的发展瓶颈,针对市场形势发展及时的调整。